- 新闻报道
-
4月30日,省政府召开《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下称《规划》)专家审查会。副省长许瑞生出席会议并致辞。《规划》专家审查组组长、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主持评审。
-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今年1月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争取将珠三角核心地域设立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珠三角的发展经历了由土地、劳动力等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转变的阶段,在新发展背景下,珠三角应积极迈向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建设世界级创新区域。
-
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珠三角当前已呈现出显著的新常态发展特征,经济增速逐步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人口增长逐步趋缓。在新发展阶段下,广东省正在编制的《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着力于探索珠三角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通过努力实现城镇化的全面深化改革,为珠三角迈向新常态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本期专栏特别邀请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许瑞生以及两位国内资深规划专家唐子来、王富海,围绕“基于新常态的珠三角新型城镇化发展”主题展开讨论,建言献策。
-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强调城镇发展中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貌的价值所在。正在编制的《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明确提出珠三角要建设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营造一个具有历史记忆、有文化底蕴的区域,不断增强地区文化软实力。 珠三角具有依山面海的水乡特色风貌,岭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且近代岭南开风气之先,与外来思想文化兼容并蓄,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流传和弘扬,但当前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却逐步受到破坏和威胁。
-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起飞和融入全球化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后,毗邻港澳的深圳和珠海经济特区的设立,使珠三角变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上世纪90年代后,珠三角的改革开放继续向纵深发展,市场经济更加活跃,成为“世界工厂”。 改革开放前30年,珠三角一直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支点,吸纳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同时也是引导中国融入全球化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30年后,为适应新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珠三角被赋予新的使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珠三角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这预示着珠三角迈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成为珠三角新一轮发展的核心目标。